2020,重新界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2020-02-16 17:33:38
  • 0
  • 1
  • 10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纲智库 ,作者王超群

来源 | 智纲智库(wzggzswx)

作者 | 王超群 智纲智库深圳中心项目经理

序 言

鼠年伊始,一个病毒,揪着14亿中国人的心。举国围歼的不遗余力,长达两周的空城,终让复杂局势日趋明朗。

相对于国内同胞万众一心抗瘟神的众志成城,世界更关注的,是中国力量突然缺位带来的巨大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输出国,中国每年有1.5亿人次以上的超大旅游群体,而这场疫情让全球景点商户为中国人准备的支付二维码,成了孤独的摆设。如果说,之前中国游客略微嘈杂的声音,让他们的微笑里还夹杂着一丝无奈,那么这个时候,那种嘈杂的声音,肯定比教主的开示、比老母亲的叨唠更让他们怀念。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几乎赢得了全球所有跨国企业的青睐。这场疫情迫使几乎所有中国人集体在家宅着,让提前预备春节黄金周的外资商家们,胆战心惊应付几天后匆匆关门。如果说,之前还为黄金周疲惫不堪的接待烦心,那么这个时候,那种烦心,肯定比接下来向董事会解释财报要愉快千万倍。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王国,疫情导致的中国企业加长停摆,让诸多等待中国产品的伙伴们望眼欲穿却又束手无策。如果说之前还有人对中国商品的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进行过无端的抱怨和诋毁,那么这个时候,那种抱怨和诋毁,肯定比无故伤害自己的亲人更能让他们反省自己的贪婪和挑剔。

从方方面面来看,中国力量在这次缺位中显得更加强大、深远和不可或缺。有史以来,我们的外国朋友,头一次如此热心关注中国的一个传染病毒,就连一直嚷嚷中国威胁的大佬们,在这个时候,也抛来了温情脉脉的眼波。

凡此种种,绝非良心发现,只因需要中国。

整个世界显示了对中国的依赖,我们正以亘古未有的姿势,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但是,形势仍然复杂,风雨之中的战略应对,是比当前困难影响更为深远的大事。

毕竟,我们所期,不止于被世界依赖。我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定义中国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世界为什么依赖中国?

中国踉跄,世界颤抖,特殊时期检验了世界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据麦肯锡的中国研究报告,在全球七大经济体中,从技术、贸易和资本的角度来看,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从2000年的0.4反转为2017年的1.2,对比的是同期中国对世界的依存度从0.8降到0.6。

不管是花式吹捧还是理性评判,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全球化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世界到底依赖中国什么?

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从备胎到双腿

对一辆车而言,干活最脏最累,从来受苦受气,却得不到半点怜惜的,就是轮胎。轮胎既不值钱,又不受待见,只因备胎太多太便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上了代工的备胎之路,只是让全世界都没有想到的是,短短一代人,这个备胎不仅成了主力,更可怕的是,他已经从驱动代步工具的轮胎,进化成了汽车司机的双腿。

这恐怕才是制造领域很多方面,世界依赖中国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库克面对特朗普的各种撒泼式的要求打起了太极,始终不把苹果手机的制造搬回美国?不是库克不爱美国爱中国吧,不是库克不懂美国政治吧,更不是库克想在中国弘扬人本精神吧?

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背后都只有一个朴素的真理——利益。

坐拥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和生产基地,中国手机产业链,已经独步全球。

第一,全球最高效最齐全的产业链集群。

这个地球,还没有一个地方像中国一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超大规模的手机配件,这来源于千千万万的产业链企业的协同。

之前华强北的记录是,走一圈甚至一个电话,组装一台手机的配件就全部到位,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这个时间都是以月为单位。

看似高大上的苹果,很多配件,也来自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工厂,而且他们是24小时的无缝接力。

第二,全球最具性价比的制造系统。

这不仅是简单的人工和土地成本优势,而是最有效率和性价比的产业工人和工厂体系。

比中国有成本优势的地方,没有中国的效率,有中国效率的地方,没中国的成本优势,即使兼具成本优势与效率的某些国家,也没有中国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在制造环节分毫必计分秒必争的本能驱使下,这些优势不仅是订单获取的强势,而且会形成不断累加的产业竞争力。

苹果也可以选择在越南和美国加工,只要他们愿意将利润一栏从财报中删除。

库克参观中国工厂iPhone生产线

第三,全球最充分的市场竞争。

中国手机市场是全球最开放,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这看似跟苹果手机没什么关系。但从绝对引领到局部领先的苹果手机,早已低下了不可一世的头颅,在中国这个竞争最充分的市场,最有活力的创造和最具创新的人才,已经逐渐开始准备接管手机行业潮流走势。

苹果要保持自己的领先位置,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养分,彻底脱离中国这个环境,苹果大概率会弄丢中国这个大市场。

总而言之,中国手机产业的强大,不是拥有一两项独门绝技,或者拥有便宜的人工就能替代,比如芯片和屏幕、摄像头等技术垄断,比如东南亚、印度的工资优势,都无法撼动中国手机制造的地位,因为她是一个最具竞争力的生态,不是局部的胜利。

跟手机一样,中国制造的很多产品,嵌入了全球的产业链体系,植入了很多国家的经济体系,已经从轮胎进化成了双腿,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中国占全球11%的贸易总量,很大的支撑就来自这里。

对中国力量的依赖,从配角到伙伴

世界对中国力量的依赖,是从人到技术到钱到市场的立体叠加,已经不是单一要素的作用,而是一种综合的力量。

从人开始,中国人最早被迫走出去谋生,都是做最底层的辛苦活,担惊受怕还不一定能拿到血汗钱。如今,同样是以民工为主体的项目,却被冠上了救世主的美誉,成就了一带一路上许多地方的国家工程。

人还是中国人,只是中国掌握了技术,培养了人才,还带上了资本。中国技术不一定是最好的,中国的钱也不是最多的,中国的人才也不是最顶尖的,但中国项目整体是最有良心,最有性价比的,这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除了官方的大项目,中国人在世界各地的民间力量,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存在。这一部分在国内只是以华侨的身份偶尔出现,但在世界各地,华人的影响正在全面升级。

我们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这个世界不会因为美国人变得更美好,但如果没有华人,肯定没有现在美好。

世界对我们的依赖,早已不是难兄难弟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抚慰,中国正成为很多所谓发达国家的救星,最大的底牌还是中国的市场和中国人的腰包。

2018年,96.1万家外资企业,使用资金2.1万亿美元、利润1.7万亿人民币。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中国的消费市场,贡献了苹果公司总营收的五分之一、英特尔的四分之一、通用汽车的五分之二、高通的三分之二。日本、德国、英国、瑞典等等国家的跨国公司,也在开拓中国市场上找到了足够的信心。

中国的海外消费,仅2019年上半年,仅境外旅行消费一项,中国人就支付了1275亿美元,日本、阿联酋、英国、法国、新加坡、美国等一众发达国家,都是直接的受益者。中国人的出行指数,已经成为局部地区经济的晴雨表。

中国力量,正把这个世界上的各方势力,都变成依赖我们的小伙伴。

依赖的实质

我们不要被这些表面上的依赖蒙蔽了双眼,实际上,这种“被依赖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还停留在以实体为主的辛苦钱阶段,技术含量并不高。

中国服务贸易,仅占全球的6%,中国知识产权进口比出口多6倍,也就是说,我们离躺着赚钱的日子,还有很远。

打一个比方,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依赖,如同老家的穷亲戚,对我们接济照顾的依赖,对带领他们致富的依赖;发达国家对我们的依赖,如同巧舌如簧的老板,对我们勤劳和汗水的依赖,对算计我们辛苦钱的依赖。

但也不用太悲观,我们正处于一个时代转换的窗口。

中国的产品只会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因为中国企业在产品上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诚意,不是靠品牌和技术的优势躺在海边的沙滩椅上数钱,这种不断向上的集体激情、在事上练的执著,会让我们不断积累技术,不断提升品牌,不断搭建平台,不断增加附加值,最终会给我们带来另一个春天。

中国人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我们的勤劳和智慧是一种习惯和品德,在贫穷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改变个人命运的不竭动力;在富裕的时候,这种品质将驱动我们为改变国家命运而奋发图强。

中国最聪明的人,往往是中国最努力的人,这个跟个人财富无关,却跟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休戚相关。

世界对中国的依赖,是我们前一阶段的成果,也是我们下一步的根基,风雨之中,面对全新局势,我们的全球化还有很多大事要做。

风雨之中的战略应对

患难见本色,无论是否依赖,不管恩怨情仇,在病毒面前,中国赢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与鼓励,但也见识了少数势力落井下石的阴暗。病毒只是一个温度计,量出的是江湖的亲疏与寒热。

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以此为鉴,做一个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将目光放在未来,做好几件大事,更有价值。

外部的不同反应和未来的战略应对

◆◆美国:不可调和的一生竞合◆◆

无论阴招多么眼花缭乱,不管手段多么翻云覆雨,我们要清醒认识的是,这就是美国对我们的真实态度。这次被世卫组织列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用假借阴谋论的幌子,美国应该功不可没。

虽然我们与美国有广阔的经济合作基础,但我们与美国的矛盾也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这就好比一个占山为王的强盗,收着所有人的过路费,忽然发现,中国正在旁边修一条路,不仅不要过路费,还送茶水,这换成谁都无法容忍。

美国的极致个人主义和精英主义,说得好听是强者为王,说得不好听,就是强盗逻辑,这是美国文化基因所决定的,不可能改变。

美国在全球遍地开花的军事基地、趁火打劫的世界警察、化骨无形的文化攻势、不可一世的经济霸权,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这一切的一切,肯定不仅是伟大的美国人,为地球人谋福利而冒死奔波。

美国百多年的经营,已经让国人过上了剥夺全球劳动力和资源,集体享受奢侈和休闲的好日子,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绝大多数国家人民福祉的被剥削之上。绝对的“二八定律”,才是美国要誓死捍卫的底层秩序。美国人把这种强盗大棒被涂抹了一圈又一圈的民主自由蜂蜜,伪装成自由女神的火炬,在全球兜售,但越来越多的人逐步看清了它的嘴脸。

这背后,没什么高深的政治经济学,只有一条人性的真理,剥削和压迫,是全人类的公敌。打着和平和发展的旗号,美国人四处插手并没有让世界变得更和平、发展得更好,他们获得了征服的短暂快感,却种下了更多仇恨的种子。

美国和我们的贸易战、科技战、人才战都只是手段,甚至都不是目的,让美国罢手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完全失去反抗能力。

在这次病毒的发酵过程中,美国对中国虚张声势的支援让人寒心,反倒很多民间美国人对中国展示的友好让人感动,但中美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绝对不会改变,就好比面对对手家的小孩送来的鲜花,我们可以带着微笑收下,但不要忘了对手。

患难之下,我们的同盟必将更加坚定地抱在一起,美国的招式肯定是两个,第一,趁乱加倍打击中国;第二,全力加速分化盟友。美国对中国的打击,已经形同激怒的野猪,不择手段,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比贸易战更下作的招数,美国或已准备好,这才是我们要万分小心的地方。

我们还不具备与美国硬碰硬的实力,只能用时间换空间,尽可能联合盟友,积累力量上的优势。

◆◆日本:有污点的真朋友◆◆

我们对日本的偏见和歧视,不亚于西方世界对我们的偏见和歧视。

我们不是说这次日本对我们有援助,看着这点小恩小惠就迷失了自己,回到中日关系的基点,我们会发现中国和日本,在接下来岁月里,只要没大的变故,会成为真朋友。

第一,日本是首个承认中华文化是他祖源的国家。这个不是客气的吹捧,是很多日本人的共识,在日本的各个角落,我们都可以找到证据。

第二,中国和日本没有绝对的意识形态分歧。对日本而言,能携手发展,能互相促进的伙伴就是朋友,他更明白中日利害关系,更懂中国的前世今生。

第三,中日经济矛盾基本告一段落。这主要是产业竞争上,现在,日本有优势的领域,我们暂时很难超越,我们有优势的领域,日本也有意无意避开了竞争。

第四,很大一部分日本人对曾经的侵华污点有一种补偿心理,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强大后他们改变了态度。虽然,亲日是国内忌讳的话题,实际上,日本对中国的帮助,比绝大部分国家都做得多说的少。

只要日本不发生大的变局,中日在经济上的合作,在产业上的互补,甚至是文化上的携手,都会迎来一段蜜月般的黄金时期。

◆◆欧洲:经济利益大于意识形态分歧◆◆

欧洲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发现跟着美国混既有辱尊严,也得不到太多实际的好处。欧洲的历史证明,欧洲内部从来不是亲兄弟般的亲密,今天饭桌上的朋友还是昨天战场上的死敌。欧盟只不过是欧洲二战后的没落贵族们对抗美国的一个临时机构,英国脱欧不是欧盟出现的新问题,是一直根基不稳的老毛病。

对同样患有某种程度富贵病的欧洲而言,没有什么比现实的好处更让他们心花怒放。如今能最大满足欧洲这一核心需求的,只有中国,不管是惦记中国本土市场的消费,还是盘算中国人口袋里的人民币,都可以让欧洲人放下所谓意识形态的虚伪。

欧洲几个大国都在积极支援我们,如果欧洲在这个时候能不吝啬他们的真诚和温情,肯定也会收获中国滴水之恩的丰厚回报。

对欧洲,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讲清楚中国的故事,减少无谓的误解和摩擦。

◆◆印度:随时可能搅局的邻居◆◆

印度独立后的振兴之路,比新中国起步早,在中国几十年没有完全发力的情况下,印度全面落后,可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很多人在鼓吹印度威胁,实际上,宗教矛盾、种姓矛盾、土地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印度,能和平发展稳定增长就是最大的福音,在本世纪,只要没有出现火星撞地球般的大事件,印度在经济上对中国不会造成威胁。

制造业的竞争,算是中印集中的矛盾之一,但这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我们要防范的是,印度基于嫉妒、基于转移矛盾、基于站队、基于竞争,在国际势力的蛊惑和国内集团的绑架下,成为一个搅局的邻居。

印度一句相信中国可以战胜病毒,官方的客套话实际上在展示他们一直以来的冷淡。

对印度,我们的策略应该是尽可能展示宽容和合作的态度,不要刺激她敏感的自尊,一旦印度摆起了光脚不怕穿鞋的架势,对我们的危害肯定更大。

◆◆一带一路:中国全球化的稳压器◆◆

一带一路推进的效果有目共睹,在我们熟悉和友好的世界里,中国再一次展示了足够的诚意和实力,一带一路既是我们的传统优势项目,也是新时期中国全球化的根基所在。面对困难,我们除了收获他们发自内心的忧虑,也必将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当前,与他们并肩打赢这场战役就是一次全新的检阅与升华。

对一带一路上的朋友,我们只要保持一贯的主张和原则,就能破浪乘风。

处理好了这些地区的关系,其他地方的维护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处于全球化的新阶段,需要向世界讲清楚中国的故事,如同衣锦还乡的老板,不仅需要跟乡亲,还要和政府,和合作的人,讲清楚自己的故事,才能得到更好的承认和支持。

讲清楚中国故事,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中国经济的奇迹,是西方经济理论和专家无法解释的新物种,既然已经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框架,我们的经济学家,我们的社会学者,能不能向所有人说明白中国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没有理论的时候,能不能专注研究中国的实践,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中国这么好的案例和事实摆在眼前,比闭门造车的空想经济理论,素材丰富得多,价值大得多。

不能解释中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就如同说不明白老板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肯定无法得到大家的信服,甚至会引起诸多的猜疑和责难。

是时候让中国人自己来说清楚这个问题了,这是粉碎中国崩溃论最有力的武器。

第二,中国是如何处理内外关系的。

我们在面对中国这个大盘的时候,一定不要将目光放在少数问题上,更不要人云亦云甚至趋炎附势地将很多经济上社会上的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世界关注意识形态的热情,早已不如冷战时期的狂热,尘埃落地,每个国家每个公民对世界都会有更清晰和更客观的认知。

关于中国的对外关系,有一个基本的逻辑是,中国人从来不是以掠夺和欺压走上国家振兴的,元朝的特例实际上是一个少数民族偶尔的激情行为,中国人的文化是内圣外王,以和为贵。

我们不排除有个别的中国人在国际上做过坑蒙拐骗的丑事,但绝对找不出一个中国国家工程,是以掠夺和欺压的动机启动的,这也是中国赢得越来越多信任的秘密所在。

能说清楚这个问题,是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二法宝。

第三,中国对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讲好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说明白中国的发展,在中国内部给世界创造了什么机会,用来保障世界对中国信心;另一方面是说明白中国的发展,在外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利好,用来换取世界对中国的开放。

要说明白这个事情,并不容易,这不能只寄托于官方的正式宣传,更需要的民间力量的影响和口口相传的国际传播。

这是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讲好中国的故事,是中国未来全球化重要的软实力和身份证,这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加快实施文化国际化战略

我们的文化建设,不仅是国内的文化自信主张,而是要实施文化国际化战略,为我们国家全球化服务。否则,我们文化外向度不高必然导致我们全球化的一路跌撞。

非常时期,全民宅家,我们闲下来,却没有静下来。每天微信群和小视频上,充斥的还是各种娱乐至死的段子,各种侮辱智商的谣言,各种作困兽斗的无聊。不信谣不传谣不制造恐慌不煽动情绪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情操,但消费国难的信息却更能吸引眼球。

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号称史上最强贺岁档的9部贺岁片,全部撤档。我们电影市场,向来是自己人玩自己人,国内玩不下去,就只能坐以待毙,我们的文化外向度,实际上比当下的我们更宅。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我们已经打赢了国内票房的保卫战,但国外市场的攻坚战,几乎一败涂地。

自2015年开始,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冠军,就都是中国电影了。2019年,复仇者联盟4全球狂揽28亿美金,创造电影票房新的世界纪录,但在中国,只排在第三位,占内地总票房6%;对应的是1998年,泰坦尼克号一部单片,几乎收割内地电影票房一半的蛋糕。

2019年内地电影票房排行前两名均为国产电影

国内票房的飘红对应的是国外票房的忽略不计,目前国内电影的海外票房记录,竟然是18年前借武侠热的东风由国师张艺谋创造。中国票房新纪录,战狼2的海外票房竟然占比不到0.15%。

没有笑点,没有恶搞就没有国内票房,光中国式的笑点,中国式的恶搞,又没有海外票房市场,这是目前电影市场不能兼得的尴尬。

日本、韩国、甚至是印度电影,都走出了自己的路。我们的大师们,除了责怪监管,除了埋怨西方世界对我们的文化偏见,更多的恐怕是要拿出真正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作品。

再看电视剧,我们的电视剧出口额,竟然不到我们文化的分支,韩国的三分之一;另一个分支,日本的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是全球的一个标杆。反观我们这个老祖宗的尴尬,是一件多么讽刺而让人痛心的事。

我们也可以列举欧洲在电影电视剧的孱弱来寻求安慰,但欧洲是同一基督教文明下被美国的过于强大在压制,欧洲在文化上对全球的隐性影响力实际上比美国更厚重,欧洲的奢侈品萝卜卖出人参价,就是欧洲文化强势的有力证据。

中国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是一个不断代的五千年文明大国,但我们的文化产品,除了自娱自乐,除了迎合市场对传统文化不断挥刀自宫,好像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电影和电视剧只是一个最直观的缩影,反应的是我们文化外向度过低的困境,相对于美国文化全球侵略的咄咄逼人,我们在文化产品的国际化影响和输出方面,急需补缺。

未来中国的全球化,必定是两条腿走路,失去文化的加持,我们的全球化之路必然会一路跌跌撞撞。

文化的力量还得靠作品,中华文化元素优秀作品的创造就是传统文化的再次活化,既要消费市场的支撑,也要政府力量的引导,在这方面,文化国际化战略应该成为各个层级的应有之义。当然,我们不是要陷入另一个为了文化而文化的极端,而是要培育这种文化振兴特别是文化国际振兴的全民意识,制定有效的策略。

加快制定文化国际化的战略和扶持政策,实现文化产品的国际输出,是我们全球化的必然之路。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必然也会水涨船高。

深度推进企业二次入世

全球化归根到底还是依靠企业和产品,我们正以全新的姿态深度推进二次入世。

新世纪初的第一次入世,是转移国内巨大产能进入全球市场的一张门票,如今,中国企业和产品的二次入世,将会是新建一个市场体系的过程。一次入世是迫不得已,二次入世是顺势而为。当前,我们已经占据世界500强的110个席位,但我们的500强海外营收还不到20%,空间远未释放。

从官方到民间。相对一次入世官方的盛大仪式,二次入世是一股无声的民间力量,这种力量不是依靠规则和权威来获得认可,更多的是通过市场的自由选择来彰显优势。虽然,中国的法建设、规则完善与国际完全挂钩还有一段很长的路,但无论各方如何评价和阻碍,都挡不住中国企业和产品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

从被动到主动。一次入世,中国的产品如同路边的农户接受百般的挑剔和压价,二次入世,中国的商品就进了自己的超市,获得了与全球产品PK的机会,也掌握了一定程度上的主动权。一次入世,我们是在坐世贸组织的出租车,现在我们正在以自己跑滴滴的方式,主动在世界市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企业到使者。产品输出是我们的强项,但我们的企业承担的国家形象功能还要大大加强。面对全球化的短板,空对空的辩解,永远没有真正的答案和赢家,用事实说话是最有效的回击,这就是我们企业家的责任。在二次入世的时候,中国企业还需扮演文化使者的角色,伴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被正视,我们的企业理应也必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如今的战斗,无论多么沉重,不管会遭遇国际国内多少艰难险阻,中国人绝对可以打赢这场战争,中国民族绝对可以挺过这个难关,而且时间不会太长。2020年的经济肯定会受到影响,但不会动摇中国经济中长期的上升趋势,因为这不涉及经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我们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根本的问题是三个:

  • 第一,中国人的勤劳智慧能否持续转化成先进生产力;
  • 第二,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能否一以贯之;
  • 第三,中国面对国际势力的撩拨能否保持足够的定力。

这次困难,祝愿只是一场重感冒,但就算是个跌打损伤,从床上下来,我们也只会更加顶天立地!

比眼前战斗更需要关注的是,是我们全球化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不管站稳第二超越第一的信心有多大,也不管当前的盛誉有多让人迷醉,我们更要清醒认知的,是我们全球化要解决的内忧外患。

无论是质疑还是背弃,无论是中国崩溃论还是中国威胁论,唯一需要接受的,是中国全球化不可阻挡的崛起事实。

除了被依赖,我们更期望的,是赢得尊重和引领未来,为此,我们正在全力与时间赛跑。

加油!中国!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